【文/鍾文萍;攝影/楊智仁】
「在臺北,你每天忙得幾乎停不下來;但穿過人潮車潮爬到這盆地制高點的時候,你可以擁有一點點自由、一點點奢侈的空白。」騎著小摺一口氣衝上大屯山頂,49歲的李先生雖然汗流浹背,卻難掩興奮。
他任職媒體人資部門主管,是業界有名的運動狂熱者;下了班到運動中心跑步、游泳,假日早上登山或騎車,下午帶著孩子到河濱公園丟飛盤、玩直排輪。別人看他運動是為了紓壓健身,他卻認為,選擇多元的休閒運動,原就是都會生活最迷人的一部分。
李先生的車友們深有同感:「遊客要的是熱鬧新鮮;而臺北人在這裡生活,要的是生活空間和品質。更棒的是,這樣的資源就在身邊隨手可得。」
在喜歡臺北的十二大理由中,有高達7成以上的受訪者因為休閒活動選擇多元而更喜愛這座城市。可見對臺北人來說,自行車道、運動中心、親山步道、鄰里公園,這些被歸諸為soft life的公共建設,即便沒有摩天高樓那樣榮耀醒目,卻對城市生活品質有著根本的影響力。
自行車道四通八達
以自行車而言,騎乘自行車在全球蔚為風潮,許多成熟的國際大城市如荷蘭阿姆斯特丹、丹麥哥本哈根、英國倫敦,都擁有完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臺北市見賢思齊,這幾年陸續建置車道已達百餘公里,吸引超過十萬臺北人加入單車一族。
28歲的簡茹芬從日本回臺一年多,依然喜歡像在京都唸書時那樣,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這些日子她已經摸索出一條美麗的「通勤路線」:從北投出發,沿著關渡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到了圓山接上基隆河自行車道,從6號水門出去就能直抵位於八德路的公司。迎著風,沿著河濱自行車道踩踏奔馳,她感覺非常舒服,「車道平坦通暢,騎乘舒適度不錯。」
甚至假日到東區逛街、喝下午茶,想移動時,她依然選擇YouBike。「想想看,從捷運站到百貨公司雖然不算遠,但是走路太累,公車要等,計程車又太貴,還是自行車最好。」小資女孩算盤打得很精:「在臺北市開車每月至少要一萬五以上,騎車完全不用錢,就算轉搭捷運、公車,每個月也花費不到兩千元,超省錢!」根據交通部統計,全臺北市像簡茹芬這樣的自行車通勤族已達4.2%以上。
李先生後來把老爸老媽、老婆小孩和同學、同事通通拉進來一起騎車,因為「人多有伴,還會形成一種微妙的競爭感,變得更熱鬧有趣。」他坦承從前「一放假只想在家睡覺、看電視」,現在假日經常一起出遊騎車,全家都開心。「不要看我還是胖嘟嘟的,幾年騎下來,整個體能都變好了!」他笑著說。
運動中心掀起全民運動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