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林森北路和市民大道路口的人行地下道,發生過遊民凍死案和民眾互毆致死案,成為治安死角。在里民屢次反映下,決定要封閉了。但封閉後是否活化作為其他空間運用?市府各局處還在討論。這只是問題的一角,放眼台北市,除了許多幾乎無人使用的「蚊子地下道」,還有老舊甚至腐朽的人行陸橋。處理這些問題,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有整體都市更新的藍圖才行。

在台灣經濟初起飛的年代,汽車數量快速成長,各種人行陸橋、人行地下道,在城市裡矗立起來。那時以行人安全之名,但優先考量的絕非行人的便利,甚至為了把行人「趕」到陸橋或地下道,十字路口加裝了鐵欄杆,不讓行人直接從平面穿越十字路口。

時代進步到今天,汽車駕駛尊重行人的行車禮儀慢慢建立起來,斑馬線的行人穿越道普及,加上考慮到老人和殘障人士,原先的人行地下道和陸橋便顯得落伍,要說是「功成身退」也可以。它們見證了「汽車至上」的都市叢林時代,現在則回到「行人才是都市主人」的新思維。

從都市更新的角度,多數地下道和陸橋無用,除了少數鄰近中小學、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的可留下使用之外,應納入整體規畫處理,至少不要成為治安死角或新的「都市之瘤」。這個例子也凸顯出來,都市更新要有全面的視野,不是只有老舊公寓拆掉一棟算一棟,地下道封閉一座算一座。

聯合報系去年慶祝創社60周年,曾推出「借鏡國外,提升台灣」的系列報導,採訪從日本到北歐等先進國家的城市建設經驗,在社會住宅、自行車大城、養老照護、治水經驗、都市農夫、城市防災學等主題,介紹人家的都市更新做法。關鍵無他,就是要有前瞻的視野,加上立法和行政執行力為後盾。

看看人家想想自己,老年化、綠色城市、治水防災、行人優先、無障礙環境……,甚至最近討論中的外籍幫傭周末休閒去處,這些題目哪一個不重要?為何不能全盤規畫、逐步執行?「蚊子地下道」只是一個小例子,考驗市政府怎麼看待都市更新。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玹 的頭像
    小玹

    璃兒的正妹資訊站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