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二期稻作目前進入收割期,農民忙著把剛收割的濕穀運交農會或糧商,但如果是非簽約契作的稻作,不少沒做農藥殘留檢驗。
記者何烱榮/攝影
金墩米農藥殘留風波告一段落,但真相似乎「一團迷霧」,稻作過度使用農藥的問題仍在;專家指出,除簽約契作田收購有農藥殘留檢測機制,不少非契作田沒有檢測,成為食米安全一大隱憂。

近日記者直擊彰化某鄉鎮,看到有一組人正在稻田裡代工收割,他們是從南部一路往北代割。跟他們聊起金墩米事件,他們說「契作的稻田面積有限,糧商才會在收割前抽驗快篩。全省稻田那麼多,就算要檢驗,沒人也沒設備。」

目前是二期稻作收割期,各鄉鎮每天都有一輛輛的拼裝車,滿載剛收割的濕穀,運農會或糧商過磅登記數量、採樣檢驗稻穀濕度後,農民掀起車斗把濕穀傾洩到烘乾機內,從收割處到繳交濕穀的整個流程,記者在現場看不到抽驗儀器或相關作業。

據了解,目前市售小包裝米,與供應商簽約契作的面積有限,為應付市場龐大需求,供應商多會再收購非契作的市售米,熟悉內情糧商指出,多數市售米未作篩檢,與契作米混在一塊碾製,「這才是問題焦點!」

糧商混製的比例有多高?這個數據被所有業者視為機密,但金墩前天透露,有檢驗機制的契作米,只占產品一成;金墩痛定思痛,決定購買快篩檢驗設備「補破網」;金墩如此,其他業者情況如何,令人好奇。

「收割前那有檢驗?」彰化縣七十多歲陳姓老農直言,種田的事都是「一通電話」交給代耕。

嘉義縣糧商翁石貴表示,檢驗農藥或重金屬不便宜,「每做一項都是四千元起跳」,如果二個項目都驗,至少得花八千元,代耕業者與農民將本求利,收成的濕穀送到工廠前,不少都沒先檢驗。嘉義縣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劉威廷也說,不管是契作或非契作的濕穀,農民都不會自行送驗,但如果是「產銷專業區」的契作稻米,糧商收購後一定要送驗,再由農委會補助費用;至於非產銷專區稻米,「並沒規定一定要送驗」。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玹 的頭像
    小玹

    璃兒的正妹資訊站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