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式宣布將台灣列入免簽證國家,朝野一致叫好,旅遊業更士氣大振。施政成績怎樣令人民「有感」?這次爭取到免美簽待遇就是最好的例子。繼2005年日本免簽,2011年歐盟申根免簽以來,現在國人不只是出遊海外更便利,對提高國民尊嚴也有正面的心理作用。不管哪個政黨執政,務實外交、活路外交的路要走下去,才能令人民有實惠的感受。
馬政府拚有感執政,總算打了一場勝仗。看得出陳內閣很拚命,各部門都在想辦法「上菜」,但並非每個舉措都有「牛肉」,有些還真令人不敢恭維,甚至做越多挨罵越多。光是這兩天,兩則看似討好民意的減稅措施,馬上受到批評。
一是三種進口水果關稅減半,由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親自宣布,可見視為有利民生的大消息。國內因風雨農損而致水果價揚,是事實;但政府對應手段卻是降進口水果關稅,一來無法保證進口果商降價,二來與國產水果形成競爭,政府還平白損失稅收,三面俱失。從財政、農業相關官員到消費者,都不會「按一個讚」。這種政策是出於什麼邏輯?
經濟日報今日社論,「減稅絕非救經濟良方」,但政府強力製造「有感」的心思蠢蠢欲動,一意孤行不顧後果。另個負面教材是行政與立法部門的新構想,企業研發支出抵稅擬擴大,抵稅額度從100億增加到130億,適用獎勵的支出範圍也要擴大,理由是「刺激業界投入研發,帶動投資」。但姑且不論政府現正在國庫空虛的處境,以租稅正義的理由來說,已落日的促產條例、目前的產業創新條例,向來被視為稅賦不公,於提高企業競爭力效力極小,肥財團瘦國庫,還兼擴大貧富差距。難怪網友痛罵,連提高基本工資286元都不可得,對企業減稅卻輕輕鬆鬆出手就是30億,算什麼公道?
民智大開,政府就算祭出減稅手段拚「有感」,老百姓一眼看出其中玄機,肥了誰瘦了誰,自有公論。政府高層充斥博士與老將,何以得到「一代不如一代」的評價?有感施政的正負教材攤在眼前,政府自己評估一下施政的智慧在哪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