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我們得到了甚麼教訓?公務員的「常識」,是個值得討論的題目。

林務局巡山員蘇正紘和上山探訪的女友雙雙遭土石流活埋,不幸喪命,家屬哭喊「雨那麼大,為什麼不讓撤離」的場面,特別令人鼻酸。而林務局主管一臉懊惱,難以答辯,勉強解釋「因為非紅色警戒」,「以後會檢討」。公務員看見同事罹難,一定心裡也不好受,只因死守「未達紅色警戒」的規定,結果害了兩條人命。只要稍微多一點常識,多一點彈性,也許就能免掉這場悲劇了。如今兩條人命的代價成為永遠的遺憾。

再來一項教訓,就是幾個地方政府的停課停班決策太慢,成千上萬的家長和上班族措手不及,郝龍斌市長首當其衝被罵得如同萬箭穿心,同樣只能低頭認錯;辯解「第一次放豪雨假」的說詞,也難以服人,還鬧得最後由馬總統出面「統一事權」。這種等級的事,也需要「總統說了算」嗎?同樣是多一點常識、多一點彈性就可能解決的事,如今害得地方首長折損多少威信。

公務員照章行事,好像是「衙門文化」的特色。但世界在變化,氣候在變,人民需求也在變,總不能獨留公務員以不變應萬變。舉例來說,六月是「梅雨季」,經常會有鋒面帶來濃厚的雨雲,但負責相關防洪事務的機關,對待六月雨的態度,就遠遠不及對待夏季颱風來得謹慎、緊張。這次讓郝市長學到教訓,「豪雨假」的決策緊急度,不比「颱風假」輕鬆,公務員要趕緊學會視六月大雨等同颱風的危機意識。

更有甚者,各單位主管應該要有自己的專業擔當,及必要的常識判斷,不要老是查法規、等上級指示。現今社會的災害意識和民主氣氛,不可能接受公務員以「按規定」來辯解缺失,尤其人命關天,事後的彌補多半無濟於事。

相當程度上,這次豪雨驚人,而政府的防災作為比先前莫拉克風災時要積極多了,就算有人為疏失,也明快懲處。只不過,公務員的常識,公務員的彈性度,還有改進空間。這些災變經驗,點點滴滴,希望能累積出改進成果。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