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 A 公司創造奇蹟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換到了 B 公司執行卻成績平平?為什麼讓 A 領導人完成不可能任務的方法,B 領導人如法炮製卻無成效?作者打破最佳實務的迷思!他研究各行業優秀的領導者,企圖找出他們成功的共通點,但卻發現每個人的領導方式完全大不同!成功沒有捷徑,也並非只有一個方法,只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就會發光發亮!
哨子的故事
幾年前,我替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研究頂尖經理人的特質時,有機會訪問高才立(Ralph Gonzalez)。他成功將百思買業績最差的分店帶成常勝軍,從店鋪營收、獲利率到員工向心力,各項指標都全面成長,他的團隊從集團後段班進步到前幾名。我問他,是什麼方法達到如此巨幅的轉變?他告訴我,他覺得自己很像年輕時的卡斯楚(Fidel Castro),所以他把負責的分店取名為「革命之店」(La Revolucion ),在員工休息室裡張貼「革命宣言」,並要求主管穿起軍服。當我忙著做筆記時,他提到了哨子這件事。
哨子是項很聰明的創新之舉。一開始,他所掌管的分店在區域表現評量表上的各個項目都是墊底,但店裡仍有許多值得表揚的行為,他希望獎勵員工這些行為,所以他發給每個人一只哨子。他告訴員工,只要看到店裡有人表現良好,就吹哨子,無論那個人是不是主管或其他部門的人都一樣,只要看到有值得表揚的行為就吹哨子。
「店裡不會變得很吵嗎?」我問。「當然會,」他回答,並露出卡斯楚般的燦爛笑容:「可是這讓店裡充滿活力,也讓我更有活力。就連顧客也變得更有活力了!他們都很喜歡。」
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我在《發現我的天才》(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書中也有提到,但當時我並沒有提到後續發展。「哨子的故事」在幾場公司大會上分享後,開始產生變化。突然間,全國各地有許多分店都開始沿用這項創舉:「發哨子給大家!」甚至還開始討論起要如何在店內實施這套制度,比方說經理用綠色哨子,主任用白色哨子,現場銷售人員用一般銀色哨子等。更討論出可以吹哨子的十二種情況,以及絕對不可以吹哨子的二十種情況。「吹哨子」這項創舉,原本只生動反映出某人個性,最後卻快速變成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幸好,百思買幾位高階主管發現這個趨勢,了解這套做法和高才立本身的個人特質息息相關,在變質的標準作業程序被全體採用之前插手叫停。
高才立的哨子,反映出創新的問題與力量。創新其實是一種做法,而不是一種想法;發明才是一種想法,是新奇的想法,跟所有想法一樣,可以輕易地移轉到不同人身上——比方說,向某甲提到個人自由的概念,他會告訴某乙,然後她再告訴某丙,就像良性循環一樣,很快全民都開始追求個人自由。創新是「可被實際運用的新鮮思維」——真的有人在做這件事,比方說在哨子的例子中,高才立就是做這件事的人。
想要成功轉移創新,需要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接受者與最初創造者得具備相同特質。否則在某個人手中看似有效又自然的創新,到了別人手裡,就變得刻意、虛假又愚蠢。把這點向外推廣來說明,各位會更明白我的意思。哨子就很像美國總統的軍裝照,美國總統或總統候選人和軍方一起出現的視覺形象,看起來通常很有權威、力量強大。但究竟能否呈現出最佳效果,還是要看執行者是誰而定。比方說,美國前總統布希穿全套空軍制服,出現在降落於航空母艦的飛機艙門,看起來就確實像個總統(雖然他身後「任務完成」的標語過於誇張)。但若要前麻州州長麥可.杜凱吉斯 (Michael Dukakis)從坦克頂端冒出頭來,看起來就只會很蠢(因為布希是空軍出身,杜凱吉斯是律師出身)。
(本文轉載馬克斯.巴金漢新書《在每個位子上發光》,由天下雜誌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