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意味著科索沃獨立更邁前一大步,今後科索沃將自己全面接掌主權,但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維和部隊,以及歐盟派駐的司法人員,則繼續留駐科索沃境內。
科索沃原先是賽爾維亞共和國的自治省,19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與赫塞歌維納先後分別獨立,分裂的效應傳遞到科索沃境內佔90%以上的阿爾巴尼亞裔、信奉伊斯蘭教相對於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也要求獨立,1998年賽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 1941-2006)對科索沃動武,80多萬的阿爾巴尼亞裔被迫外逃,1999年美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介入,對賽爾維亞發動攻擊,迫使賽爾維亞撤軍,戰爭結束後,科索沃一直由聯合國託管,變成聯合國的保護地,2008年宣佈獨立。
2001年米洛塞維奇被聯軍逮捕,國際戰亂法庭以種族屠殺罪名起訴他,2006年米洛塞維奇病死獄中。
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歐洲的火藥庫,塞爾維亞人基本上也是斯拉夫民族的一支,以塞爾維亞人為基礎所建立的國家,歷經兩次的巴爾幹戰爭,以及第一次的世界大戰,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的戰敗,塞爾維亞與其它的斯拉夫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0年代所謂的「蘇東波」之後,南斯拉夫也隨著成為歷史名詞,而科索沃就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的第七個國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新的國家,2010年7月22日海牙國際法庭以10比4裁決科索沃在2008年單方面宣佈獨立符合國際法。
雖然塞爾維亞以及俄羅斯仍然不予承認,但似乎無濟於事。不過弔詭的是目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將近百國,不予承認的國家也不在少數,歐盟的說法是:科索沃獨立是個特例,不會對世界其它地區有示範的作用,也不會讓人對聯合國決議的基本原則有所質疑。
這個說法意義深遠,又相當耐人尋味,就看從那個角度來解讀國際法─或許也再度證明,國際法既非虛無,也非萬能,雖然不能沒有道德,但權力的運作,常常是其中的真相,如果沒有均勢與強權間的共同利益,恐怕也不會有國際法的生存空間,更現實的說,或許國際法只是國家強弱與權力互動、利益分配及均勢考量的平衡結果而已。
【2012-09-12 聯合新聞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