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整理】

問:教育部宣稱十二年國教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升學壓力,可是取代國中基測的會考,明明難度比較高,還要加考英文聽力跟數學非選擇題,這樣到底要怎麼減輕升學壓力?

台師大心測中心答:

國中基測的難度設定為「中間偏易」,會考則是「難易適中」,確實在偏難題的題數上,會考的難題數量會比基測多,但如果單就每一題的難度,基測跟會考的「最難題」,難度幾乎不會有任何差距。

會考之所以能夠減輕升學壓力,主要是在評分制度的設計上,過去國中基測採取「常模參照」,學生必須和同儕競爭,才能透過量尺轉換算出比較高的分數。會考則將原本每科1到80分的量尺分數,簡化成「精熟」、「基礎」與「待加強」三個等級,讓學生不再需要分分計較。

根據心測中心目前的規畫,會考每科的通過率設定為五到六成,再以近幾年國三生基測成績表現推估,約五成五到八成左右的學生,都有機會拿到基礎級以上的成績。至於新增的英文聽力與數學非選,主要是考量國際趨勢,且民國103年暫時不會列入計分。

教育部國教司答:

國中教育會考用意是想鑑定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學習成果,並作為高中階段加強輔導的依據,不像基測會直接影響到升學。當初會把難易度設定在「難易適中」而非維持基測的「中間偏易」,主要是避免高分人數過多,會使成績分布偏離常態,反而無法反映出最真實的學習狀況。

國中教育會考在各個招生區中的超額比序項目最多只占三成,其餘項目包含體適能、服務學習、社團參與等,學生與家長不需要過度執著於會考的難易度。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