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偉殷;攝影/游家桓】

我知道自己『憨慢讀冊』,又有小兒麻痺,所以一定要學一技之長才能生存下去!」從小就勇敢直視自己身體的缺憾,再用百分之兩百的專注學習,超越生命本身的限制,讓今年五十二歲的鄭永斌不但是全臺首屈一指的粿印師傅,同時也是臺灣目前僅存、唯一以專刻粿印為業的職人。

雕刻模具的領域廣闊深奧,讓鄭永斌始終保持學習熱情。

位在臺中市太平區的一條小巷弄,才一走進巷口,各種機械敲打的聲音不絕於耳。在彷如家庭代工廠的社區一角,有誰知道,這不起眼的小巷竟是製作出全臺灣最精美、最專業的各式傳統糕餅模具的所在,更是鄭永斌製作並收藏近千個粿模的秘密基地。

離鄉背井學習木刻技藝

「我是年尾囝仔,又因為小兒麻痺,也比人家慢上學,所以從雙十國中畢業的時候,已經十八歲了。」鄭永斌自言道,他雖是道地的臺中孩子,家人也都住在臺中,可是因為知道自己有行動不便的缺陷,因此國中畢業後,他便透過臺中國民就業輔導中心的介紹,離鄉背井到高雄師從郭文興師傅學習木刻技藝,從事木門雕刻的工作。鄭永斌記得,當時的師徒制十分嚴謹,剛入行的學徒第一件要學的事就是「磨刀」。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具的好壞與雕刻的優劣息息相關,且在磨刀的過程中,學徒不但能熟悉刀具的質地與鋼性,也是為日後自製特殊刀具的功夫打下基礎。

一直以來,鄭永斌就對於「藝術」或「技藝」有著天生的直覺與熱情,因此他的學徒生涯中從不以此為苦,不論是單調的磨刀,或者鎮日與紛飛的木屑為伍,甚至熬夜趕工後的筋疲力竭,都不曾澆熄他對本業的理想,甚至在離開第一份工作後,他依舊輾轉到三義從事木雕,以及到大溪從事神桌與廟宇雕刻。

鄭永斌說,對於一個木雕師傅而言,能到寺廟內參與廟宇整修,是最具有挑戰性、同時也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但整修廟宇卻沒有辦法給人穩定的生活,哪裡有工作就得往哪裡去,就像游牧民族一樣四處流浪,工程小則停留約三到五個月,若是工程較大,甚至得留個幾年都有可能。為了替自己將來的生活著想,鄭永斌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臺中,並在偶然的機會之下應徵了與木雕相關的模具製作業,而這一做不但做出興趣,更在二十六歲那年出師創業,成立沅豐食品模具行。

以藝術創作看待粿印

從雕刻木門、神桌、木雕、廟宇,轉而投入食品模具製作,對鄭永斌來說,工作上的磨合期非常短,因為「一樣通百樣通」,鄭永斌不但早就擁有扎實的木雕基礎,加上他對自己的工作一向要求十分嚴謹,因此模具雖屬生活用品,但他依舊以藝術創作的精神來看待,每一刀、每一鑿,除了要求線條精準之外,更要具有美感,並在傳統的圖樣中求取變化;因此,鄭永斌除了可以因應客人要求複製相同的模具,更可以量身訂做客戶專屬的模具大小與雕紋。

鄭永斌正親手雕刻客家文化委員會訂製的120斤粿印。

中式糕餅的模具可以分成粿印、糕印、餅印、糖印四大類。粿印一般用來製作紅龜粿,是目前大家最熟悉也最常見的一種。而糕印、餅印大多由糕餅業者來訂購,糖印則因為糖果市場早已轉變,沒有手工製糖的需求,因此糖印在一般民眾的生活中格外少見,目前除了藝品店還能看得到糖印的模樣,也只有私人收藏家中或有珍藏。

製作模具的材料,主要以烏心石、樟木、檜木等木材為主。烏心石的木質較硬,耐敲擊,因此需要敲打脫模的餅印、粿印,大多選用烏心石來製作,而樟木因為有彎曲的木質紋理,可以視模具特殊需求選用。糕類點心因為不需要捶打脫模,所以除了可選用質地較軟的檜木製作模具之外,還可以用陶或瓷來製作。由於本業的關係,鄭永斌從民國78年開始就有了收藏粿印、食品模具的興趣,至今已經累積將近一千個模具。從鄭永斌的收藏品裡能發現,模具的材料除了以木、陶、瓷製作外,甚至還有石材、磚土以及金屬等,每一種材質的特性各有不同,而鄭永斌雖只專注於木材模具的製作,但依舊愛屋及烏地搜羅各式各樣的模具。對他而言,傳統模具不但是他一輩子熱愛的工作,也早已成為他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切割。

龜毛個性堅持做到極限

模具製作的流程大致需經過圖面設計、外型取樣、刨花、雕刻等步驟。圖樣的設計,固定式樣的公版稱為「大色貨」或「大式貨」(註:臺語發音裡,兩者音、意都可通),例如禮餅用的龍鳳圖紋、鴛鴦戲水,祭祀用的魚糕印等,大多有固定的花樣可取用。除此之外,雞的雕紋象徵「起家」、「興家」之意;層層交疊的圓圈圖紋,象徵財運連連,或者有子孫綿延的吉祥寓意;若是刻上蝦子,則因為蝦子有殼如甲,代表「登科甲第」;多產又善於跳躍的鯉魚,則有祝吉求子或魚躍龍門的讚譽。

傳統中式糕餅模具的雕紋,例如壽、福、龜等都有象徵吉祥的寓意。

鄭永斌一邊細說雕紋的象徵寓意,一邊順手整理起他那一個個整齊掛在牆面上的粿印、糕印,一下子對調模具的位置、一下子調整吊掛的高度,一絲不苟的職人態度完全展現在這些小細節上。「可能就是人家說的龜毛吧!」經過提醒,鄭永斌這才發現自己忍不住在模具的擺設位置上「動手腳」,只為了讓攝影師拍出最好的效果,而他也不掩飾地自嘲,他就是有某些莫名的堅持,堅持工作間要物歸原處,堅持收藏間要一塵不染,堅持雕花就是要有多少的深度、多彎的角度,堅持要做到他所能做的能力極限,堅持他一貫的「堅持」。

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加上無可挑剔的作工品質,讓鄭永斌即使不用站上第一線招攬客戶,也因為大盤商肯定他的能力,將他引薦給有需要特製模具的糕餅業者,而給了他許多不同的試煉機會,例如他曾經雕製小白宮餅印、光碟餅印,甚至連Hello Kitty、口袋怪獸等卡通圖案,竟然也都曾透過鄭永斌的巧手,刀刀入模,躍入傳統印模的世界裡。

替未來傳統打好基礎

鄭永斌收藏了近千個模具。

「一支好模仔,堪用一世人」,過去,鄭永斌認為模具就應該走傳統的路,鑽研前人的刀法,發揚傳統雕紋之美,然而經過歲月的洗鍊,加上收藏模具之後的深入感動,他反而變得豁達開闊。「每一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背景,所以我們把『現在』做好,就是在替『未來的傳統』打地基。」鄭永斌說,只要市場還在,他依舊願意癡傻地一刀一鑿,延續粿印新生命。

【完整內容請見《悅讀大臺中》2013年1月號】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