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安的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紐約首映,廣受好評。他在記者會上談到電影後半部在台灣拍攝,受到各種幫助,讓他感動又驕傲,還歸功「不是在台灣,就做不出來」。以李安今天的地位,拍片何愁得不到資源?他借力使力,適時在國際場合宣揚台灣,讓人感受到他回饋家鄉的心意。

電影人,站在藝術創作的主軸上,不必勉強揹負愛國或其他的道德使命。但藝術工作者除了致力於藝術的形式表現,往往也帶著「我有話要說」的訊息傳達的意念,不管是表達抗議、反叛權威、嘲弄現實、質疑不公,多少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不屈不撓者如本地導演魏德聖、戴立忍等,愛護鄉土憐恤小民,從拍電影到身體力行皆一本初衷。又例如本報昨天報導引發注目的新片「逆光飛翔」、「候鳥來的季節」,新銳導演初試身手,亦不忘傳達社會關懷。

電影不必(也最好不要)成為說教工具,但藝術家具有人文素養的底蘊,若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萌生「如果我能做點什麼」的念頭,未嘗不能做出一番成績。上個月「時代雜誌」亞洲版有一期的封面故事,即為創造印度影史票房紀錄的「三個傻瓜」的男主角阿默爾罕(Aamir Khan)。他走紅印度影壇已久,藉著自己的知名度,今年推出一季13集的電視節目,碰觸印度社會最醜陋、最疼痛的話題,從殺女嬰到種姓制度,無所禁忌。

Khan個人作為寶萊塢歌舞片大明星的形象,因此舉而毀譽參半。但這套節目累積超過五億印度民眾觀賞,影響所及,國會下議院在一集探討兒童性虐待的節目播出後,數日內即迅速通過一項延宕已久的保護法案;Khan本人還受邀前往國會作證,開印度明星之首例。時代雜誌以「明星的力量」為故事標題,用來形容Khan的成就洵非溢美。

所以,電影人能為社會做什麼?輕鬆些如伍迪艾倫藉「午夜巴黎」、「愛上羅馬」行銷歐洲城市,此間也有「一頁台北」、「艋舺」之行銷台北;沈重些像阿默爾罕矢言讓印度變得更好。其實人人都有「我的貢獻能造成改變」的力量,但願人人不忘記這樣的夢想!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