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屢屢在國際級發明展獲獎,各大學也積極鼓勵師生團隊以研發成果參賽,一旦獲獎不但能為校爭光、打響國際知名度,甚至引來國內外廠商洽談產學合作或技轉,可說是一舉數得。還有大學教授聽聞,有家長月花30萬元,送學生去補習學「發明」。

屏科大副校長戴昌賢說,一項原創性的發明從技術研發到商品化,短則10年長則動輒20年,國內廠商寧可以國外先進技術加以改良,很少願意投入大量時間經費,從事原創性技術研發。

他認為,大學近來積極參加各項國際性的設計獎或發明展,對獲獎學生而言,可以增加信心與經驗,對於就業的幫助反而有限。但他也強調,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假如要走出新格局,就不能再只以代工為主,勢必要培養更多原創性研發人才。

明道「創新發明社」
讓4學生獲傑出發明獎殊榮

明道大學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吳信達表示,他曾聽聞台北市有國高中學生的家長把學生送去補習學發明,一個月花費30萬元。他在校內組成「創新發明社」,短短一年內就培育出四位學生入選台灣十大傑出發明家及台灣愛迪生獎,彰化當地的國中小校長,還主動接洽希望社團能到學校帶領學生學習如何發明。

學生參加國際比賽
無論有無獲獎 創新能力都加分

吳信達說,越來越多企業徵才時,強調員工必須具備創新能力,發明不限科技技術突破,知名手機大廠如蘋果與宏達電 ,推出新型產品前,也都是先由創新團隊腦力激盪出創新想法後,再由工程人員研究所需的技術。學生參加國際比賽,無論有沒有獲獎,過程中都能培養團隊合作與創新思考的能力。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則表示,國內大學研發能量很高,許多創新技術產業界經常沒機會知道,透過參賽獲獎,可以讓「好的東西被更多人看到」,提升產學合作機會。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